一部作品,好與壞,
不可能滿足每一位觀眾。
我只希望
您能自戲中找到一些
有意義或難以忘懷的東西。
若本片到最後能令您有所感觸
我希望那不是傷感的沉溺,
而是清醒的感動。
譚家明電影片段
觀影心得:
正如譚導的序文,觀看本片的確會得到某種程度的感動:那是對於自己身處平安盛世所產生的欣慰/慶幸;因為全片充斥著慘淡無光的窮窘,逃離的角色反而能得到救贖,孤獨留下的只會與時間同朽/腐敗,不是逐漸步向毀滅,就是只能坦然的面對現實!
我看過的譚導作品少之又少-不凡力作【最後勝利】,幾次機緣下在有線電視看到,但沒一次完整看完,電影內容可說是全無概念;【殺手蝴蝶夢】-絕對比最後勝利看得深入,但是我一直認為本片是部型男殺手電影,對於導演在電影裡使用了何等手法/視覺處理是否獨到,我也完全摸不著腦袋;
不過看了眾多網友談論,以及本片開頭的工作人員名單-大概知道了譚導過人之處,就在於電影的美術設計/畫面光影處理/以及靜默中略帶衝突的迥異表現;
但是不得不承認的,【父子】實在過於沉重/了無希望!
郭富城飾演的阿勝根本是苦情電影裡的爛老爸典範-好賭/易怒,神經質就不用說了,那種善變的唆使欲讓人從片頭恨到片尾;全片以他為中心,搭配上童星吳景濤叫人訝異的恐怖演技,一強一弱的比對,情緒隨著電影運行,那股惆悵/悲淒的感受越巨,終在最後父子於感化院的反目達到顛峰!
譚導作品實在過於冷冽/沉重,我著實不能理解的,在蟄伏多年後的電影創作,卻是部讓人心中只有悲傷的片段累積,鮮少有人性的希望呈現,阿勝中段發瘋般的無藥可救,一股腦只想著要兒子偷錢-這部分能說不刻意賣弄悲情/製造感傷?另外在事件過後,卻只有離去的人才感受到希望-難道說只有逃避才能得到真正的人生?像是本片的楊采妮,末段拍攝著她撫育幼嬰的畫面,執念離開的,卻是真正擁抱未來,真正親情不捨/留下的,人格卻是持續的腐敗;我實在不喜歡這種殘酷,沒有希望的呈現;
這種感覺就如同多年前看過的-【南京1937】,這部當年南京大屠殺的歷史電影,裡面只有佈滿日軍令人髮指/咬牙切齒的種種暴行,片尾的輪暴行為,我是看得差點把電視拆掉!但是劇末卻完全沒有任何希望的呈現-根本是部讓人看完暴怒,出戲院想跟人打架的煽動電影;一部有著商業/藝術構築的視覺作品,我個人想法,情感宣洩/凝聚氛圍這是絕對必要的,但是否在電影最後,能夠給觀眾一些思緒平復/試圖解壓的正面意義?或許電影因此會更有它的存在意義。
關於演員:
郭富城在拿到影帝後再次以【父子】一片-向我們證明,影帝頭銜絕非虛名,把劇中的頹廢老爸─阿勝,完全演到骨子裡-他人格失敗,永遠講著無法實現的承諾,他痛恨這樣的自己,但卻也沒有一絲勇氣去了結自己生命:包括斬手指,自殺,他就是爛,也爛的明白,但就是沒有想過要去改變自己,只有到全世界都放棄了他,他才真正的從濁泥汙地裡站起,覺悟的面對往後人生。這個角色對郭確實有挑戰性,易怒/善變,前一刻跟你說要振作了,後一秒卻又突然唆使你偷東西,讓人感到無限錯愕的人格轉變;喪失一切的絕望,連兒子都跟他反目的孤絕,郭在樹下的啜泣讓人鼻酸,這是他的最佳角色,也是他的最佳演出!
另外郭富城分飾兩角的用意,個人不是相當明白,或者說-導演在電影裡想要透露的,只有細膩的人文情感,至於演員是否重複矛盾,對於電影呈現並無明顯干預;另外兩個反差人格下的絃外之音,可能也是強調楊采妮對於郭富城的深愛,讓她不由自主的,去找個像他/卻能好好呵護、疼愛的另一半。
童星吳景濤:
正強者!香港影壇的明日之星!!
在【父子】片中,它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對應角色,相對於郭富城的強勢,它就是應對郭角色下的弱勢人物-我們透過他感受到郭的萬般壓迫/無能;在片尾遭人毒打的戲份實在讓人動容,郭富城的角色更因有他參演,而變得更加立體:怎麼有人可以把父親的角色演得這麼廢/這麼無情?吳景濤兒子角色演得實在極佳,不可挑剔!
楊采妮/林熙蕾:
原諒我不能個別介紹,我發現由女性角色構築的部分,對阿勝來說,意義都極為淡泊-不是被當成洩慾工具,就是那個慘遭打罵/利用的倒楣角色;至於兩個演員演出最讓我訝異的在哪裡?絕不是她們在故事裡的苦情,而是與阿勝的纏綿橋段,實在叫我傻眼;
楊采妮與郭富城爭吵後受傷,兩人還處於冷戰階段,郭卻好似沒有這層顧慮,突然把楊的睡衣上翻/幫她擦藥,甚至之後還開始愛撫-這部分對於觀眾還是楊采妮飾演的角色,都是一個煎熬:阿勝為啥可以什麼都當沒發生,恣意不理會別人感受,想搞就搞?對於楊采妮來說,這是不是一個難演又諸多情緒衝突的角色?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。
在楊采妮的角色離去後,另一位貼補郭富城心靈缺口的,便是由林熙蕾演出的妓女一角;林熙蕾並非毫無表現,極盡犧牲的床戲演出,或是在被郭富城棄離後的孤單身影,林都將它該有的表達出來-只是她的角色終究是個替代品,拿來替代楊采妮的缺口部分,終究是個沒有未來的悲淒角色。
許茹芸?
啊啊啊~我實在很難去談論這個角色,挺神奇/也挺無用的人物,最讓我納悶的是,怎麼會想到要找她演出啊!?(本世紀最大的謎團)
你看你看!連她也不知道啊!
最後:
就我看完的感想,這部片在演員/導演手法/美術都是相當精緻的一部作品,但是它實在過度悲淒/殘酷呈現,如果你看過或是喜歡譚家明導演的影迷,也許可以收藏,如果你想看看郭富城/楊采妮等人的演技如何精湛,也可以買下,但是我實在得先提醒你一點,如果真要像導演所說-得到清醒的感動=或許你就要在這三小時的觀影時間裡,讓自己的情緒一直持續保持低氣壓,直到三小時後,會不會得到清醒的感動-這我不敢保證,但是對於自己還活的好好/生活自在幾點,肯定會有加倍的感觸與體認!
正如譚導的序文,觀看本片的確會得到某種程度的感動:那是對於自己身處平安盛世所產生的欣慰/慶幸;因為全片充斥著慘淡無光的窮窘,逃離的角色反而能得到救贖,孤獨留下的只會與時間同朽/腐敗,不是逐漸步向毀滅,就是只能坦然的面對現實!
我看過的譚導作品少之又少-不凡力作【最後勝利】,幾次機緣下在有線電視看到,但沒一次完整看完,電影內容可說是全無概念;【殺手蝴蝶夢】-絕對比最後勝利看得深入,但是我一直認為本片是部型男殺手電影,對於導演在電影裡使用了何等手法/視覺處理是否獨到,我也完全摸不著腦袋;
不過看了眾多網友談論,以及本片開頭的工作人員名單-大概知道了譚導過人之處,就在於電影的美術設計/畫面光影處理/以及靜默中略帶衝突的迥異表現;
但是不得不承認的,【父子】實在過於沉重/了無希望!
郭富城飾演的阿勝根本是苦情電影裡的爛老爸典範-好賭/易怒,神經質就不用說了,那種善變的唆使欲讓人從片頭恨到片尾;全片以他為中心,搭配上童星吳景濤叫人訝異的恐怖演技,一強一弱的比對,情緒隨著電影運行,那股惆悵/悲淒的感受越巨,終在最後父子於感化院的反目達到顛峰!
譚導作品實在過於冷冽/沉重,我著實不能理解的,在蟄伏多年後的電影創作,卻是部讓人心中只有悲傷的片段累積,鮮少有人性的希望呈現,阿勝中段發瘋般的無藥可救,一股腦只想著要兒子偷錢-這部分能說不刻意賣弄悲情/製造感傷?另外在事件過後,卻只有離去的人才感受到希望-難道說只有逃避才能得到真正的人生?像是本片的楊采妮,末段拍攝著她撫育幼嬰的畫面,執念離開的,卻是真正擁抱未來,真正親情不捨/留下的,人格卻是持續的腐敗;我實在不喜歡這種殘酷,沒有希望的呈現;
這種感覺就如同多年前看過的-【南京1937】,這部當年南京大屠殺的歷史電影,裡面只有佈滿日軍令人髮指/咬牙切齒的種種暴行,片尾的輪暴行為,我是看得差點把電視拆掉!但是劇末卻完全沒有任何希望的呈現-根本是部讓人看完暴怒,出戲院想跟人打架的煽動電影;一部有著商業/藝術構築的視覺作品,我個人想法,情感宣洩/凝聚氛圍這是絕對必要的,但是否在電影最後,能夠給觀眾一些思緒平復/試圖解壓的正面意義?或許電影因此會更有它的存在意義。
關於演員:
郭富城在拿到影帝後再次以【父子】一片-向我們證明,影帝頭銜絕非虛名,把劇中的頹廢老爸─阿勝,完全演到骨子裡-他人格失敗,永遠講著無法實現的承諾,他痛恨這樣的自己,但卻也沒有一絲勇氣去了結自己生命:包括斬手指,自殺,他就是爛,也爛的明白,但就是沒有想過要去改變自己,只有到全世界都放棄了他,他才真正的從濁泥汙地裡站起,覺悟的面對往後人生。這個角色對郭確實有挑戰性,易怒/善變,前一刻跟你說要振作了,後一秒卻又突然唆使你偷東西,讓人感到無限錯愕的人格轉變;喪失一切的絕望,連兒子都跟他反目的孤絕,郭在樹下的啜泣讓人鼻酸,這是他的最佳角色,也是他的最佳演出!
另外郭富城分飾兩角的用意,個人不是相當明白,或者說-導演在電影裡想要透露的,只有細膩的人文情感,至於演員是否重複矛盾,對於電影呈現並無明顯干預;另外兩個反差人格下的絃外之音,可能也是強調楊采妮對於郭富城的深愛,讓她不由自主的,去找個像他/卻能好好呵護、疼愛的另一半。
童星吳景濤:
正強者!香港影壇的明日之星!!
在【父子】片中,它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對應角色,相對於郭富城的強勢,它就是應對郭角色下的弱勢人物-我們透過他感受到郭的萬般壓迫/無能;在片尾遭人毒打的戲份實在讓人動容,郭富城的角色更因有他參演,而變得更加立體:怎麼有人可以把父親的角色演得這麼廢/這麼無情?吳景濤兒子角色演得實在極佳,不可挑剔!
楊采妮/林熙蕾:
原諒我不能個別介紹,我發現由女性角色構築的部分,對阿勝來說,意義都極為淡泊-不是被當成洩慾工具,就是那個慘遭打罵/利用的倒楣角色;至於兩個演員演出最讓我訝異的在哪裡?絕不是她們在故事裡的苦情,而是與阿勝的纏綿橋段,實在叫我傻眼;
楊采妮與郭富城爭吵後受傷,兩人還處於冷戰階段,郭卻好似沒有這層顧慮,突然把楊的睡衣上翻/幫她擦藥,甚至之後還開始愛撫-這部分對於觀眾還是楊采妮飾演的角色,都是一個煎熬:阿勝為啥可以什麼都當沒發生,恣意不理會別人感受,想搞就搞?對於楊采妮來說,這是不是一個難演又諸多情緒衝突的角色?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。
在楊采妮的角色離去後,另一位貼補郭富城心靈缺口的,便是由林熙蕾演出的妓女一角;林熙蕾並非毫無表現,極盡犧牲的床戲演出,或是在被郭富城棄離後的孤單身影,林都將它該有的表達出來-只是她的角色終究是個替代品,拿來替代楊采妮的缺口部分,終究是個沒有未來的悲淒角色。
許茹芸?
啊啊啊~我實在很難去談論這個角色,挺神奇/也挺無用的人物,最讓我納悶的是,怎麼會想到要找她演出啊!?(本世紀最大的謎團)
你看你看!連她也不知道啊!
最後:
就我看完的感想,這部片在演員/導演手法/美術都是相當精緻的一部作品,但是它實在過度悲淒/殘酷呈現,如果你看過或是喜歡譚家明導演的影迷,也許可以收藏,如果你想看看郭富城/楊采妮等人的演技如何精湛,也可以買下,但是我實在得先提醒你一點,如果真要像導演所說-得到清醒的感動=或許你就要在這三小時的觀影時間裡,讓自己的情緒一直持續保持低氣壓,直到三小時後,會不會得到清醒的感動-這我不敢保證,但是對於自己還活的好好/生活自在幾點,肯定會有加倍的感觸與體認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